总经理:许敬东
电 话:0372-5039882
15837262227
现货部:0372-3992777
0372-3992888
传 真:0372-3910777
财务部:0372-3992277
传 真:0372-3995577
|
|
11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常态,并表示:“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”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态势的变化,新常态给钢铁行业带来的影响正在显现。那么,对于钢铁企业而言,如何把握住新常态带来的机遇?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。 记者:钢铁行业应该怎样理解新常态? 朱继民: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5月份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。在此之后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就对此进行了研究,目前,钢铁行业对新常态下出现的新问题、新挑战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。 新常态绝非仅仅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么简单,其实际内涵很深,蕴含着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。除了经济增速之外,很重要的就是市场倒逼、结构调整、法治化管理、多元创新、深化改革都会进入新常态。 当前,中国经济向改革要红利、向多元创新要动力,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好评。对于钢铁行业而言,内涵更深的新常态对行业和企业自身发展有哪些影响,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。 记者:新常态的到来,将给钢铁行业带来哪些影响? 朱继民:第一,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必然导致钢材的生产和消费进入新常态。2013年,我国钢产量和经济增速相近,增幅均在7.5%左右。但是,2014年GDP增速预计将达到7.4%,而钢产量预计仅增长2%左右。与此同时,经济发展对钢材的需求也相应下降,钢材消费呈现微增长,这一现象是近几十年来的第一次。 之所以钢铁的生产和消费都出现微增长,其一是因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,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。制造业的增长和投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在减弱,房地产和机械行业出现明显放缓,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,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。其二是因为钢材消费等级的提高导致钢材消费强度下降。目前,Ⅲ级、Ⅳ级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比已达80%以上;造船行业高强度造船板的比例明显提升,1~10月份高强板使用量同比增长59%,占比已经超过53%;汽车、集装箱等传统制造业的用钢需求也都在向高强度发展。高强钢的用量增加本身也会使钢材消耗量相应下降。 第二,全行业依法经营和市场充分竞争将进入新常态。以前,钢铁企业对执法不公的意见很大。例如:在环保方面,先进企业的吨钢环保成本超过130元/吨,而少数落后企业仅有10元/吨~20元/吨;在资源配置方面,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拉动GDP增长,通过廉价配置资源要素吸引投资;有些企业通过不开票销售,造成吨钢税负差距很大。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利益问题,只有通过化解不公平利益问题的财税体制改革才能解决。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,随着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发布,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。在这种背景下,我国的法制环境肯定会日趋改善,现在新修订的《环境保护法》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,执法的严格程度是前所未有的。此外,随着标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,全行业依法经营也将得到技术和标准的支撑。 第三,深化改革、创新发展将成为新常态。十八大以后,我国深化改革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必然加快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,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直接影响。钢铁企业如果自身不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,就会难以生存。 以国企改革为例,目前国家成立了国企改革领导小组,钢铁企业也在积极研究和实践。但是,无论是混合所有制还是股份制,目前主要在二级公司层面上开展,一级的混合所有制如何进行则是一个难题。现在,我国28家钢铁企业上市公司都是二级公司,一级公司并没有上市。这样钢铁企业既不能实现公众化,也不能实现治理结构的现代化,很难解决目前国有企业在决策、人事等制度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。因此,国有企业改革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治理制度改革,同时要系统研究和推进自身改革,使企业效率真正提高。 第四,企业加快分化,加快布局调整将成为新常态。当前,尽管钢铁企业经营都面临困难,但是好、中、差的区分已经越来越明显,区域不合理、结构不合理、自身改革不到位的企业面临的生存形势更加艰难,尤其是内陆型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。这就意味着新常态的到来,必然将加速行业内的分化和重组。 在兼并重组方面,关键是开始的“一公里”和最后的“一公里”,但是这两个“一公里”没有市场倒逼的力量,仍然难以解决。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企业都在思考未来的定位,并希望通过布局调整解决自身问题。例如,部分企业在研究自身在区域中未来的定位,部分内陆企业在考虑搬迁到沿海发展,部分企业也在根据区域和内外部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。 第五,钢铁企业将进入一个多元创新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新常态。钢铁企业的创新单靠产品创新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进行结构创新、布局创新、工艺创新、管理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、体制创新、制度创新等,只有依靠多元创新才能解决竞争力的问题。其中体制性的创新才是最根本的创新。比如,宝钢实施的体制性创新,实施的精品加服务战略、系统创新战略、重大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战略、多元发展战略等,都是适应新常态的超前选择,值得其他钢铁企业学习借鉴。 第六,全球性的结构调整和开放合作也会进入新常态。中国企业将越来越多地“走出去”开展国际化经营。近期,河北钢铁集团控股德高,看中的是其全球网络布局以及国际资源和技术支撑。同时,河北钢铁集团到南非建厂,也考虑到了当地的市场、资源优势。宝钢到东南亚布局剪切配送,在制造业产业链方面进行跟进。这些都是钢铁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进行的尝试。 与此同时,钢铁行业对于外资的限制也已经放开,除了央企引进外资需要批准,其他企业不会受到严格的限制。钢铁企业必须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去思考企业自身的发展。 记者:钢铁企业应如何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机遇? 朱继民:钢铁企业,特别是大型钢铁企业,一定要把进入新常态之后会带来的深刻变化作为我们的重大机遇,并及时调整我们的发展战略,把握住这一机遇。 第一,一定要在新常态下抢占企业分化和产业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机遇。我们要研究在分化重组形势下自身的地位问题,研究自身产品的结构和流向,并以此指导自身的布局调整。目前,业界普遍认为我国钢材消费的平台期年消费量在7.5亿吨左右,但是过了这个平台期之后,钢材消费肯定会出现下降,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。随着钢材消费规律和特征的变化,钢铁企业的经营发展必然会出现分化。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,谁也改变不了。因此,钢铁企业早做结构与布局调整早主动。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要冷静分析、合理规划,分析自身产品的结构和流向,并结合成本分析和竞争力分析,进行有针对性的、区域性的能力布局调整。 第二,一定要抢抓钢铁及相关行业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新机遇。新常态必然带来经济结构、社会结构、治理结构的深刻变化,并对产业政策带来相当大的影响。例如,面对电力体制的改革、能源战略的调整,钢铁企业就需要重新论证和探索自身的能源战略。 第三,一定要抢抓国家新的经济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机遇。在新常态下,国家必然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条件,确定新的经济布局。现在,多数制造行业整体上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,中国未来的产业布局肯定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。钢铁企业要在新的经济布局下去谋划自身的布局发展。尤其是一些正在进行布局调整的钢铁企业,要把眼光放长远,不仅谋求一个项目的发展,更要把整个区域的钢铁工业乃至相关行业的发展,都纳入到自身布局调整的考虑中来。我们的钢铁企业,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,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布局谋篇,寻求和地方政府的合作,建立和相关上下游企业,甚至和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盟关系。新常态下,尤其要求我们的大企业在战略上讲大局,共同为中华民族的钢铁产业振兴而努力。 第四,一定要抢抓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机遇。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的讲话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,统一、开放、普惠的全球大市场,以及有利于各国发挥优势、实现优势互补的贸易环境的建设都将加速推进。中国钢铁工业有没有希望,不单是取决于在国内的竞争,同时还取决于我们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下有没有国际竞争力。 事实上,企业最可怕、最致命的失误,是战略选择的失误。对我们所有钢铁企业,不论企业所有制和规模大小,都要充分认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深刻内涵,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新常态带来的影响和机遇,对发展战略及时做出调整。 |
|
总经理:许敬东 15837262227 现货部;0372-3992777 财务部:0372-3992277 传 真:0372--3910777
河南双瑞钢铁实业有限公司 [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]